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9966,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你懂的,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五月天

簡書網站運營總編:簡書的產品及社群運營策略詳解

1970-01-01    來源:

容器云強勢上線!快速搭建集群,上萬Linux鏡像隨意使用

簡書是一個閱讀和寫作的一個應用,最早我們推出它的時候是一個網站,我們最早是把它作為一個在線markdown,寫作的工具,因為整個中國互聯網沒有,其實在西方的網站里面做這個的非常多,但是中文世界沒有人做markdown寫作。

我們最早是把它作為一個在線的markdown的筆記本,后來發(fā)現很多人寫的東西非常好,然后我們覺得也可以開放一個把你寫的文章分享出來的這樣一個功能。所以后來就形成了一個社區(qū)。這樣一個社區(qū)就是我們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文章,每天都有非常多的人在上面寫,然后就形成了一種簡書的氣質。

我們現在遇到別的合作伙伴或者是投資人,他們對簡書的基本的印象就是覺得簡書是一個小而美的社區(qū)。當然我們現在也在逐步的長大,最早簡書就是在這里(創(chuàng)智天地),2013、2014,一直2014年的7月份才從這里的眾創(chuàng)空間搬到了靜安寺那邊。所以今天回到這里,我有一種回娘家的感覺,非常開心,見到這么多的朋友。我講一下我們簡書如何形成現在的這樣一種社區(qū)文化和氣質。

這是簡書的主頁,這是我們的網頁版。我不得不說我們簡書在移動端的發(fā)力有點晚,我們一直2014年的10月份才推出了我們正式的iOS的app,隨后推出了安卓版。網頁版的設計風格基本上是這樣,左邊的圖是隨機的,右邊是文章的列表。你基本上可以看到有一些腦洞大開的文章,也有一些干貨類的,例如怎樣才能讓自己說話很幽默這樣的文章。

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戶產生的,我們簡書團隊基本上是不產生任何內容的。下面是我們的app的界面,基本上也是一個比較干凈比較整潔的風格;旧衔覀兊脑O計得到了廣大用戶的喜愛,剛才大家也聽到友盟的分享,業(yè)內4:2:1,就是日活,次日留存、次周留存跟次月留存4:2:1的比例,我們的iOS的留存是遠大于業(yè)內標準的。

在開始我的演講之前,想先講一下國外的一些社交網絡,基本上我們把簡書也定義成為一個社交網絡。因為現在這個時代,你基本上做任何東西,包括你做高德地圖,可能都離不開社交。這跟十多年以前是有一個很大的區(qū)別。

因為我本人是web2.0最早的一批體驗者。我記得2004年的時候,google推出gmail,那個時候是邀請制的,是第一次推出1G的郵箱空間,非常的搶手。當時大家根本沒有途徑去得到這樣一個邀請,但當時我們有一個很小的竅門,當時google有開展別的項目,其中一個項目也是社交網絡,第二行中間那個,這個是google在2004年推出的一個社交網絡。這也是邀請制的,因為一開始它跟facebook一樣,你要加入的時候必須要邀請,facebook還要嚴一點,facebook是你要有學校的郵箱,就是.edu的那種。

但是我剛好是這個社交網絡的一個成員,就可以邀請別人進入了。當時那個網絡上有一個叫gmailswap,就是你可以用你有的東西,比如說一張明信片或者一本書,來換一個gmail的邀請。后來我就用了這個社交網絡的申請換到了gmail。所以我的gmail的名字是非常短的,liumiao@gmail.com。每次我跟別人報我的郵箱的時候,我說liumiao@,他說后面沒有數字嗎?沒有,其實這就是注冊比較早的一個。

我們看一下,這個是當年那個年代,大概十幾年前的一些最早的社交網絡的雛形,上面的是相對比較早,下面像twitter是2006年末到2007年,這些基本上我都用過。像MySpace,它的風格是比較粗糙的,一直要刷的那種感覺。

其實后來我們看到Facebook用的這種模式,可以看到我的朋友,我可以看到你的朋友,你的朋友的朋友,這樣一種模式是基于六度分割理論,就是全世界所有的人,任何兩個人之間的連接不超過六度,你跟奧巴馬或者你跟習大大都是一樣的,只要你認識這個人,都不超過六度。

當時出了很多網絡,最早的叫Friendster,還有后來這些,都是基于這樣一種理論,他們覺得人與人之間可以無限的拓展你的鏈接。但后來事實證明這個是不大靠譜的,因為一般來說考慮超過兩度以后,我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基本上這個連接就非常弱了,不可能給你提供任何的背書。

但是為什么這些產品,都沒有做成功?是因為一開始大家是純粹為了社交去做社交,沒有一個別的點來支撐這個社交。

因為我不可能說跟在座的各位,如果我們不是因為這個SmallTalk的活動,我不可能直接跟你去講這個東西,或者說我直接就跟你開始社交。我們必須要有一個話題,像我們今天的話題就是我來做一個分享,關于運營的一個分享。那之前的那些產品,是純粹為了社交而社交。

比如說我就是要邀請我的朋友,當然我的朋友肯定會問我你邀請我來干嘛?我不知道,我只是說這是一個新型的網絡,你可以用這個六度分割理論。但是這個理論這樣一個出發(fā)點是站不住腳的。后來Facebook為什么能夠脫穎而出?首先它是基于一個同校的關系,比如說你也用哈佛的.edu的注冊,我們都用復旦的郵箱來注冊,那所有復旦的就連接在一起。這樣的情況下就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約炮約飯或者是一起看電影什么的,是有這樣一個內生的需求。

之前的那些產品,像這個『HiFive』,它從美國推出以后,后來就失控了。你上去以后會發(fā)現,全都是拉丁美洲的用戶在用,全都是用葡萄牙語或者是西班牙語。這很奇怪,『Friendster』這里面列的,它也是美國的網站,但是推出以后都是馬來西亞人在用!篈llcut』更怪,雖然是美國的網站,但其實更多的是伊朗或者中東那邊的人在用。

所有的這些,社交網絡有這樣一個趨勢,一旦是這一幫人在用,可能就會滾雪球一樣的越滾越大,造成后來很多人進去以后發(fā)現我根本看不懂里面是什么東西,全都是一些我不懂的語言。后來到Facebook終于把這個問題改變了,因為Facebook從一開始是控制得非常嚴格的,我記得那個時候我們用國內的,那個時候只能用美國的.edu的郵箱來注冊,現在facebook肯定是放開了,但是在一開始控制得非常嚴格。到后來我們注冊也是沒有辦法注冊,這就是Facebook所做的。

像Linkedin,它就是求職,一個簡歷在Linkedin,其他的所有的Meet up,是一個線下的聚會,然后Youtube是視頻,就不用說了,Dig是新聞,Flickr是圖片,Twitter是即時的狀態(tài),Delicours是一個書簽,已經被Youtube的創(chuàng)始人買了,現在也是一個半死不活的狀態(tài)。

所以考慮到這些問題以后,回到簡書,一開始我們要做這樣一個網站的時候,我們肯定也要想,我們的出發(fā)點是什么?就是我們不可能說純粹為了讓你來社交而社交, 我們必須要有個點。

這個點我希望它是別的網站所難以替代的,就像我們難以替代別的一些網站一樣。

我們當時也分析了一下我們的競爭對手,我們后來就定位為,我們主要是一個閱讀。最早我們是一個寫作,大家來寫東西。寫東西其實作為作者來說,你寫了一篇東西,基本上是需要有人來讀的,不管是投稿到傳統的媒體上還是發(fā)表在網絡上,基本上是需要有人看到的,不然你寫了可能在這個時代,你寫了一大堆東西在電腦里,沒有太大的意義。

如果跟我們目前所認為的一些競爭對手或者說我們的同類產品來說,我覺得我們做得還不夠好。這個不夠好主要是我們成立的時間比較晚,2013年年中到現在只有兩三年的時間,尤其是我們的移動app發(fā)力比較晚,但是基本上還好,我們去年一年以來保持非常高速的增長。

我們的競爭對手

最大的是貼吧,可能你會覺得,簡書和貼吧有什么不一樣?其實貼吧這個模式是很多國內UGC網站所共用的一個模式,包括等下要說到的豆瓣。

貼吧是因為有百度搜索引擎的天然入口,比如你搜特斯拉,你沒有搜到,他就建議你要不要去特斯拉吧里看一下,沒有這個吧的話它會建議你要不要建一個吧讓別人將來搜的時候也可以來看。它有這樣一個優(yōu)勢,就形成了貼吧。

那后來貼吧就,本來是作為一個解決你尋找信息的補充來成立的這樣一個組織,后來它的意義已經完全脫離了,更像一個非常大的而且迅猛的一個UGC的社區(qū)。如果大家這兩天關注新聞的話,肯定知道貼吧,帝吧為國爭光,跨過海峽。這個威力是非常大的。

我用貼吧也有一個感覺,尤其像帝吧這樣的吧,刷的速度非?欤@給我也是帶來很大的困擾。如果我用手機的話,看完第一屏,翻第二屏發(fā)現還是第一屏的內容,因為剛才第一屏已經刷到第二屏了,給我造成很大的困擾。

但是不可否認百度貼吧是非常成功的產品,它解決了一個問題,而且去中心化非常好。比如你用百度貼吧,你不需要訪問我現在展示的這個主頁,你喜歡帝吧就到帝吧里去看,喜歡什么,比如說紅樓夢吧,就去紅樓夢吧里去看,每一個貼吧都可以做得非常大,這是做得非常成功的一點。

下面是我們用一個,也是做得不錯的,這是今日頭條,它是通過機器學習的算法來推薦你要閱讀的新聞。比如說你可能看過一篇關于李毅大帝的,可能下面刷的全是關于足球的。

你看過一篇軍事的或者是歷史的,下面刷的全都是給你推軍事或者歷史。這個很打動我的是,我在北京的時候坐地鐵,看旁邊有一個人一直在那邊刷,仿佛他刷上癮了,打開今日頭條,往下刷,今日頭條給你推薦了十五個新的消息,然后他一看都不滿意,又繼續(xù)刷。我覺得這個行為可能也是比較讓人上癮的。今日頭條它的集中點,它是集中在新聞,基本上所有人看今日頭條是去看新聞的。

下面是豆瓣,豆瓣是相對比較老的產品,它跟我前面說的國外的那些產品基本上是同一批的。

豆瓣我印象當中是2005年的,2005年twitter也沒有,facebook基本上也是剛開始。豆瓣是一個興趣小組,最早的時候大家更多的是去豆瓣,是基于豆瓣的影評。基于這個,豆瓣就做了很多社區(qū)方面的擴展,包括豆瓣的小組、豆瓣的同城,以及豆瓣的購票。實在太多了,我印象當中,如果你把所有豆瓣的app下載下來的話,應該是可以排滿手機的一屏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豆瓣可能也有一個小小的問題,就是大概前一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EverNote的創(chuàng)始人講EverNote都什么問題: 就是基本上每個人都只會用到5%的功能。它的功能其實是非常強大的,大概比如說有的人,像我是把它隨手保存一下,就是網上我看到的一些句子,一些段落。

有的人可能是把它當做一個寫作工具,因為它在各個平臺之間的同步做得比較好。還有一些人把它當成一種筆記的工具,或者是一種學習組織的工具。

EverNote的創(chuàng)始人就說,如果人只使用到我5%的功能的話,就造成一個困境,就是我不知道我該舍棄掉哪一部分。我所有的部分,必須要齊頭并進?赡芏拱暌灿蓄愃频膯栴},豆瓣發(fā)展到現在,可能我們很難說清楚豆瓣的最核心的東西到底是什么。

當然,可能很多人還是在用它的電影的評分,就是看電影的時候會參考一下豆瓣這部電影,比如說《原力覺醒》它的評分是多少,可能有的人看書的時候會參考一下。但是據我的了解,更多的人不是用這些功能。

比如像我,只去豆瓣活動看一下上海本周有什么活動,有SmallTalk的活動,我來參加一下。但是別的,我可能不希望看到的對于書的評分或者電影的評分,我覺得因為水軍什么的存在,這是豆瓣的問題。

再說一個,知乎也是跟簡書,是簡書比較類似的競爭對手,因為我們都是純粹的UGC的平臺。我們跟知乎不一樣的地方,就是知乎基本上都是基于問題的,雖然它現在也在做知乎專欄,也提倡大家來,沒有問題也來寫。但是基本上它還是一個基于問答的社區(qū)。我們可能跟知乎相對來說是比較接近的。

不同的地方在于,知乎基本上所有的東西都是真實的,除了前幾天出的那個,這個大家應該也知道,童瑤偽裝成知乎女神騙捐的。基本上知乎上所有的內容應該都是真實的,比如說我問了一個問題,在InnoSpace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那我期待的或者說其他的讀者期待看到的回答,應該是一個在InnoSpace工作過的或者說在這里有真實體驗的人寫的,而不是說我沒有在這里工作過,我編了一個體驗,不管那個體驗寫得有多好,這就是知乎的特點。

回到簡書上,我們在一開始做的時候,我們要做出差異化,就是跟剛才講的四個,一個是貼吧,一個是今日頭條,一個是豆瓣,還有是知乎,我們要做出一個跟他們有差異的地方,就是讓人知道這個是簡書,而不是知乎。

比如說如果你是問問題的話,你肯定是去問知乎,你要查電影評分或者是書的評分的話,你去豆瓣,你看新聞去頭條,你想出征為國爭光,你去用表情包刷臺灣人的時候你去貼吧。簡書跟他們不一樣的地方在于,我們必須要做出一個,就是在目前已有的競爭領域里面,我們要做出跟他們有差異的地方。我們后來想出了一個口號叫做,交流故事溝通想法。

故事或者想法每個人都會有,但是你有一個故事,你希望跟別人交流一下,這個故事可能是你讀書的時候的一種體驗,可能是你戀愛的一種感覺,或者是你在工作后的一些感悟。

這些東西其實,在知乎上是比較難以出現的,當然也會有,像童瑤那種會寫,但是不會像,很多時候這些東西是真實流露的一種感情,而不是說我一定要有別人問我我才去寫。

當然所有的社交網絡最后可能都是殊途同歸的,因為最后可能都是要提供一個大家互相交流互相交友的狀況。我們的出發(fā)點,從最早的就是希望人們可以在簡書上看到很好的故事,這個故事有可能是你真實的經歷,也可能是你編出來的一個小說。在知乎上,你除了有騙捐這樣的目的的話,你去編一個故事,總歸是不大好的。但是在簡書上這樣的一個行為就比較自然。

下面我說一下我們在運營方面,就是我們的,不管是產品還是我們的運營方面,我們怎么去實現這樣一個跟網站不同的差異化。

注重閱讀體驗:

我們更注重一個閱讀的體驗。閱讀體驗就是,我們剛才看到第一個是百度貼吧,百度貼吧的閱讀體驗我想是相對來說是比較差的,因為它流量已經足夠大了,可能需要用流量去換取一些收益,包括前一段時間還傳出來百度貼吧要把一些疾病的吧賣出去,其實這樣的體驗我覺得對于用戶來說并不是很好。不管是你整體的把這個吧用于商業(yè)化運營,還是單個頁面上放置太多的廣告。

在簡書我們更注重閱讀體驗,我們整個所有的設計肯定是非常的清新簡潔,然后在盡可能的情況下我們不希望使用所謂的CPC的廣告或者CPM的廣告,我們希望用別的方式獲取收入。當然目前來說我們處于一個高速的增長期,還沒有過于著急的去實現商業(yè)化。

流動性: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流動性,我們在閱讀體驗方面,像我剛才說的,百度貼吧的閱讀體驗為什么我覺得它不夠好,因為所有論壇模式的這種網站有一個問題,就是它可以頂帖,百度貼吧尤其是這樣。就是說這個帖子,包括天涯,包括所有論壇格式的網站都是這樣。我要一直把我的帖子頂上去。但是你的內容未必好,但是它整個的排名,我們覺得這個機制是有點問題的。并不是說你的回復是最近出現的,你的帖子就要放在第一位,我們覺得不是這樣的。

在簡書上,剛才大家看到我們的首頁和app,我們整個文章的排名是有一套我們自己獨特的算法來決定,這個算法,第一是這個文章收到的喜歡數,比如很多人點喜歡。第二個是這個文章收到很多評論,有很多人評論證明,可能這個文章沒有太多的喜歡,但是很多人評論證明這個文章有一定的爭議性,這個也會加權。第三個是閱讀量,比如作者把他自己的文章分享到了他的社交網絡或者在別的地方傳開了,或者在朋友圈,不管在任何地方,這種情況也經常發(fā)生。

在Uber出事的那天,就是Uber的微信公眾號被騰訊全面封殺的那天,我們有一個用戶寫了《Uber在被微信封殺的24小時內做了什么》。這個文章在一瞬間,大概就是幾個小時之內,就在微信的朋友圈里傳開了。我想在座的各位可能有的人也看過,因為那個文章的影響力太大了,大概有幾百萬次的閱讀。作者光收到的打賞可能就收到了上千筆。像這樣的閱讀量,也是我們考慮加權的一個權重,就是喜歡數加評論數加閱讀量。

還有一個減去權重的就是發(fā)布的時間。因為這是一個熱度的考量,可能這是一個新聞方面的加權,就是這個事情你如果緊貼當下的熱點,這個事件剛一出就寫出來,我們肯定給你更多的加權。這就是我們注重閱讀體驗的一個方式。然后又不失流動性,我們不希望有作者發(fā)了一個文章,然后馬上就因為別的帖子有人在回復有人頂帖就把他刷下去,我們不是這樣的。

所有在簡書上寫作的作者,如果他的文章可以,我們是有一個非常獨特的機制,就是熱門。如果他上了熱門,我們可以保證他在上面至少停留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之內,我就給了你足夠的時間去吸引更多的喜歡更多的評論跟更多的閱讀量。如果下一個小時,每個小時的整點我們會重新算一下整個加權得出來的分數。如果分數仍然很高,那當然還留在首頁上。那如果你的分數下去了,你這個流動性就下降。

這個跟百度貼吧,或者跟豆瓣小組,因為知乎的算法我還不知道是怎么算的,但是我們這個算法是區(qū)別于所有國內UGC內容社區(qū)的一個最主要的區(qū)別。就是你現在打開簡書的主頁,你會發(fā)現那幾篇文章,基本上只要不超過十分鐘之內,你會發(fā)現它的變化比較小,除非你是整點在刷,整點的時候又把它頂下去。這個是我們目前找到的一個調和百度的那種所謂的流動性跟我們提倡的更精品化更深度化的閱讀的一種調和的方式。

未來當然我們重算分的間隔可能會縮短,比如說現在是整點在算,可能接下來,因為現在簡書說實話好的文章實在太多了,我們需要給更多好的文章一個機會。就像美國藝術家說的,每個人應該有十五分鐘的成名的機會。也許下一步我們會把它調成每一刻鐘重新算一下分,這樣的話滿足我之前在北京地鐵上看到的刷今日頭條的小伙子,可能每過一會兒就想刷,他需要接收一些新的文章新的知識,這是我們的不失流動性。

然后這樣還不夠,我們是希望所有的用戶可以自己去組織他的內容。

比如說如果你對英雄聯盟很有興趣,然后你想把英雄聯盟的一些文章推給你的朋友,你怎么推?其實你只能發(fā)給他很多的鏈接,在簡書上有一個專題的功能,專題就是說你可以把很多文章集中到一個專題之內,這樣的話它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

這樣的專題有點,從組織形式上來說有點像百度的貼吧或者是豆瓣的小組,但是我們跟貼吧或者小組不同的是,我們從產品設計上,它跟它們的原理是相反的。在百度貼吧或者豆瓣小組都是有管理員的,他們是默認你可以發(fā)送任何的內容到這個貼吧或者小組里。比如說有一個豆瓣小組叫SmallTalk,你加入這個小組就可以在SmallTalk里發(fā)一個內容。

這個內容很有可能是跟SmallTalk不相關的,但是如果管理員不及時管理的話,那這個小組可能最終的發(fā)展的趨勢就背離了一開始你創(chuàng)建這個小組的目的。因為你創(chuàng)建這個小組是SmallTalk,但是他在里面發(fā)了很多關于別的活動,比如說簡書或者什么東西,跟你毫不相關的。長久以來如果管理員不及時清理掉那些內容,可能這個小組就荒廢掉了。

比如說我看到這樣一個小組,我本來是要找跟SmallTalk有關的內容,那我看到這個小組里面都是別的信息,那我就認為這個小組是沒有價值的,我可能就不會用。簡書的專題是反過來的,它有個權限的問題。每個人寫了文章以后向專題里投稿,然后我作為專題的管理員,我是要通過你的投稿,你的文章才會被收錄到這樣一個專題里。

這樣造成了一個后果,就是說我們對于質量的控制要好過貼吧或者是豆瓣小組,像貼吧有一個文化就是爆吧,李毅吧他們這次也把爆吧成功輸入到facebook里面去。

那爆吧的存在就是因為所有人加入這個吧,你就可以發(fā)言。當然,貼吧后來出了一個政策就是說,我這個吧可以設置一個限制,就是只有會員可以發(fā)帖。沒有這個限制的話,基本上像李毅吧這么大的攻擊力,想爆任何吧就可以一夜之間把你這個吧給毀掉。因為我只要不停的加入,只要發(fā)一些不相關的東西就可以了。

像簡書的專題是一種審批式的,你基本上要爆掉一個專題是不大可能的,管理員只要不點同意,你只是能往里面不停的投稿,你的內容一個也不會出現到這樣的里面。但是這樣的一個模式跟百度貼吧和豆瓣小組的模式,其實是各有利弊。

百度貼吧和豆瓣小組,它們的模式是什么?只要我建立了這個貼吧或者小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只要不停有人來我這個小組,可能都是活躍的。雖然這個活躍可能跟主題不相關,就是你會看到它一直有新的帖子,包括很多荒廢掉的豆瓣小組,你會看到有人不停的在里面發(fā)淘寶店或者廣告。

那簡書專題也有一個問題,如果我這個管理員沒有去及時的管理,那可能就一直沒有新的內容。這也是我們目前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就是我們要解決這樣一個流動性的問題,既不失對于我們這個內容精品化的需求,我又要解決關于它的流動性的問題。

最精妙的算法

剛才我已經初步介紹了一下我們的這個算法,你寫了一個文章,投稿到,一開始最早的時候2013、2014年,那個時候簡書的網頁端已經有很大的量,每天有大概數百個人,當時每天都有上千篇的文章提交到簡書上。但是我們當時是沒有一個辦法去及時發(fā)現這些新的文章的。

我們是有一個后臺,但是只能每次去后臺檢閱最新的文章,大概今天我排一下序,最新出現的幾十篇文章去挨個點開看它。如果打開看文章內容不錯,我就推到首頁上。如果內容不好就過掉。這對編輯來說是非常累的。而且還有一個問題,這樣可能漏掉很多很好的文章。還有一個問題,還可能會得罪一些不想上首頁的用戶。

因為最早簡書是作為一個markdown的寫作工具出現,我們在產品界有一個很有名的產品經理叫純銀,之前做游記,現在在攜程,他也是我們簡書的忠實用戶。從簡書最早推出他就把簡書作為一個在線的很好用的寫作平臺,一直在上面寫他對產品的一些感悟。純銀他是一個比較低調的人,他不希望他寫的文章出現在首頁。

但當時我們的那種模式,我看到純銀寫了關于產品,這么好的見解,我肯定要推到首頁上。所以他當時就很惱火,你為什么要推我的文章?因為推了以后他說很多人寫評論來噴我,我不希望這樣。這個也是互聯網上一個不好的一點,噴子特別多,F在臺灣人也見識了我們貼吧的威力了。

當然,純銀的這個問題我們后來單獨給他量身定制的,單獨開發(fā)了一個功能就是可以關閉評論,后來這個問題基本上就解決了。但是這樣的話,我剛才說的兩個問題,一個是我會漏掉好的文章,一個是我會誤把低調作者的文章收進來。

其實這兩個方面都不好,因為一方面那些高調的人希望他的文章被更多的人看到,如果你把他的文章漏掉,他會覺得他被埋沒了,在簡書這里寫是希望有更多人看到的,我這么好的文章你竟然不給我推出去?

另外純銀這樣的人就不希望被人看到,只是把它當成一個隨手記的工具。后來我們就想到一個辦法,這也是,我們鼓勵他們往我們自己運營的一個專題里面投稿,這個專題我們就把它命名為首頁投稿。因為后面我們的文章也越來越多,一開始可能每天幾千篇,后來每天可能要上萬篇。我們運營團隊一共也就幾個人,不可能每個人盯著一直看,也看不過來。

所以我們后來做了一個變主動為被動。以前我們是主動到所有的文章里面去找哪些文章比較適合放到首頁上,把它推上去。

現在我們變?yōu)楸粍,就是我們每個人寫完文章的時候,我們會給他一個提示,說如果你的文章想被更多人看到,我們希望你往首頁專題里面投稿。如果你投稿的話,如果我們覺得這個文章還可以,就會讓你上首頁。然后我們這個首頁有一個算法,這個算法我剛才做了一個粗略的介紹,就是喜歡數、評論數、閱讀數和時間。但是就算我們把這個算法和大家大致講了,很多人還是搞不明白。就是我們平時遇到簡書用戶最多的就是他問,你們的首頁算法到底是怎么樣的?其實我們這個,我現在講最精妙的一點也不過分,為什么我講最精妙的,因為它是史上可能是最古靈精怪最調皮的一個算法。

因為我們的編輯時時刻刻還在手工的調。

我說我們做得不夠好,我們在知乎上也面臨一個挑戰(zhàn),就是有的人會問為什么簡書的首頁上看不到很有深度的文章。

實際上我們對于文章是一視同仁的,所有的文章不管是純銀那種寫產品的,還是一個大學生你寫了一個,比如說喜歡我19年的男孩怎么樣怎么樣,還是寫一個歷史方面的東西,比如說寫間諜寫戴笠或者寫中統、軍統,非常硬的東西,我們都是一視同仁的。

然后就是因為我們這個完全民主的算法,就是剛才講的,如果不加人工干預的話,我們這個算法就是喜歡、評論、閱讀然后加時間,最終大家票選出來的結果是什么樣的?就是那樣一個結果,就是首頁上大多數都是一些雞湯或者是干貨文。

雞湯就是說,姑娘你才二十幾歲為什么要著急或者什么。然后干貨就是說,高效率人士的七個習慣或者說我一年讀完一百本書這樣的。說句實在的,這個就是你不管是在簡書上還是在今日頭條,還是在微信,你看到的內容,就是最熱門的內容肯定都是這些。

很多年前有一個鳳姐,羅玉鳳。她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人家問她讀什么書,她說我喜歡讀知音和故事會。鳳姐說的一點都沒錯,你到任何一個報攤或者書店,肯定是知音、故事會要賣得比上海文學比收獲要好得多。

而且一個報攤或者一個書店能夠開下去,一個報攤能開下去,就是因為不停的有人在買知音、故事會,所以你還可以同時賣收獲。包括可能很多人覺得郭敬明或者這些流行作家他們寫的書沒有深度,那做出版的人他會告訴你,如果一個書店賣了很多深度的書籍,廣西師大出的講歷史的講人文的,就是因為那個書店同時在賣郭敬明給它帶來很大的利潤,才能賣這些不太掙錢的書。

前幾天微信出過一個統計表,就是微信上2015年最受歡迎的十個帖子十個帳號什么的。如果你看一下,那可能比簡書更沒有深度,基本上就沒法看。然后簡書上,所以我們就又引入了,我們?yōu)榱藨獙τ脩舻倪@樣一種質疑,我們就加了一個所謂的最精妙的算法。這個就是“我們的編輯會隨時隨地看”,假如說首頁上全是我剛才講的雞湯或者干貨文的時候,我們的編輯就會從中移除掉幾篇,然后頂上來幾篇所謂的深度文。

但是那些深度文如果不是我們的編輯一直在頂的話,肯定是要被埋沒的。因為它相對于那些普世性的,相對于知音、故事會,其他內容肯定是有一定的專業(yè)性的,比如說第一財經周刊或者是收獲,它必然收不到跟那些所有人都能看的內容一樣的待遇,比如說喜歡數或者評論數。

這個內容可能確實非常好,甚至說我們有一個,當時我們做過一個實驗,美國的紐約客的文章質量是非常好的,他們寫一篇文章,記者大概要采訪半年,花的成本也是不可計量的,可能這個記者為了采訪一個中國的很高端的民營企業(yè)家,這個是當時紐約客當時駐中國的記者的回憶。

要采訪九龍紙業(yè)的張英(音譯),就特地買了一身兩萬的西服去見他。因為可能你穿得不夠好就不行。當然這些都是報社報銷的,所以你知道他,當然他最后這個可能歷時半年,這個報道寫出來,質量肯定是非常好的,但是你可以看到他是不計成本的。

2015年8、9月份的時候有一個,也是紐約客的一個記者,叫何偉(音譯),這個人在中國待過很多年,他出過好幾本書,尋路中國、江城、其實,都非常好看,都是關于中國的書。這個人在中國待了很多年以后去了埃及,在埃及他看到很多在埃及賣內衣的中國商人,他又在紐約客寫了一篇很長的報道,在埃及賣內衣的中國商人。

然后這個報道肯定也是花了非常多的時間,而且紐約客的審稿的質量是非常嚴格的,他們有一個專門的職位叫信息核查官,如果何偉(音譯)寫了這篇文章以后提交給編輯,編輯覺得語句沒有錯誤以后,這個文章會交給事實核查官。

很有可能何偉(音譯)在三個月以前采訪的或者遇到的一個人會接到一個電話,是紐約客美國打來的,說我要跟你核查一個事實,就是三個月前有沒有這么一個人,或者你是不是在哪里做了什么事。就是它必須保證所有的事實是對的,文章又要寫得非常有可看性。

在埃及賣內衣的中國商人這篇文章出來以后,我們有很熱心的,這也是我們簡書的福氣,有很熱心的讀者就把這篇文章翻譯成了中文,因為它本身的英文文章非常好,翻譯成中文也是非常好看的。我們就一直把它頂在首頁上頂了很久。

但是它所受到的待遇就是跟那些心靈雞湯沒法比。因為大多數人可能不大關心中國商人在埃及賣內衣或者是這種話題,大多數人關心的是,比如說我的感情、我的故事就是我們的一些想法,就是我們口號里所講的溝通故事、交流想法。

所以每當我們遇到這樣的內容,比如說何偉(音譯)的文章或者其他一些內容,我們必須要及時的把它推到首頁上,來保證我們首頁上是一個雅俗共賞或者是深度、非深度的內容都有。但是因為增長的要求,我不可能首頁上全是很有深度的。因為這些工作,其他的一些平臺也做過,像騰訊大家就是這樣的,它邀請了很多很有水平的,比較有名的專欄作者來開專欄,他們寫一些比較有深度的內容。

但是事實上,我覺得騰訊大家并不是一個大眾級的產品,如果要做到大眾級的產品,你肯定是要迎合一些大眾的口味,這個我覺得在任何一個,簡書雖然我們收到的評價或者我們收到的反饋是小而美,但是沒有任何一家互聯網公司是希望一直做小而美,我們希望做大而美,它肯定要在不失現在的質量的前提下做得越來越大。

我們這個精妙的算法背后是我們隨時隨地的一個操作,這個也是我們簡書從web端發(fā)展到移動端所做的一個思路的改變。就是我們2014年意識到我們在移動端發(fā)力有點晚,所以從此以后我們所有的在產品上的考慮,我們都是移動優(yōu)先。那怎么叫移動優(yōu)先?首先我剛才說的首頁投稿的計算的方式就是一個移動端可以操作的。

在沒有這樣一個首頁投稿之前,我們所有的,比如說我看到一個非常好的文章,我要推到首頁上,必須要打開電腦。當時做的有一個后臺,我要從后臺里操作,這非常不方便。有了首頁投稿以后,因為我們在手機上,以后的產品開發(fā)都是優(yōu)先手機端來做的。然后我在手機上就可以處理所有的投稿,甚至是我看到一篇文章非常好,我可以把這個文章主動加入到首頁投稿專題里。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如果你這樣做,因為我們畢竟所有的運營人員要休息,就算你晚上九點、十點還可以去,我看到有很好的投稿,把它通過。但是凌晨一二點或者凌晨四五點也不可能去做。

所以后來我們把我們的所有首頁投稿改成一個隊列的形式,這個是參考了英國的一個互聯網產品Buffer,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互聯網產品,Buffer就是twitter出了以后,因為Twitter的平臺非常開放,它養(yǎng)活了一大堆的第三方平臺,包括很多Twitter客戶端什么的,微博我們也有很多客戶端,然后Buffer就是國外的 “BB時光機”,這個公司非常小,大概只有十幾個人,然后它每年的營收是近千萬美元。

可能Twitter還沒有實現盈利的時候Buffer實現盈利了。它的原理是這樣,比如你要發(fā)Twitter,你想保持一個隨時在線的狀態(tài),怎么做呢?你就在你的Buffer里添加你要發(fā)布的推送,比如我今天下午要來SmallTalk演講,我明天要做什么,其實你只要把它排進去就行了,也不需要設定具體的時間,只需要設定一個間隔,比如說你希望它是每天的上午九點跟下午三點,這兩個社交網絡上人最活躍的時候再發(fā)推,你就可以一直往里排。比如你排了十幾個隊列,你排了十二個就保證六天,每天上午九點跟下午九點都會有。

然后我們參考Buffer設計了一個自己的隊列,所有投稿到我們的首頁投稿專欄里的,都會進入一個上榜的隊列。它上榜的間隔是我們可以控制的,一開始內容比較少的時候,大概是半個小時會有一個新的文章上到我們的新上榜的榜單上,這個是我們在簡書主頁上,大家可以看到有一個新上榜。上到新上榜以后就可以被更多人看到。如果有很多讀者給它點贊、評論或者是閱讀、分享出去的話,這個文章就可能進入到熱門。進入到熱門就進入了我剛才說的良性循環(huán)。

所有的社交網絡,像我剛才說的,你發(fā)微博或者是發(fā)Twitter,想要讓盡可能多的人看到,最好選擇比較多人在線的時間。這個跟我們移動端發(fā)推送一樣的,剛才也有講到推送的問題。

其實比如說,現在你做微信公眾號或者運營一個App,發(fā)推送肯定有一個時間你會覺得這個時間我發(fā)推送,要比別的時間效果好。首先你可以排除掉的一些,比如說凌晨三點不要發(fā)推送,發(fā)完用戶就把你刪了,三點你鬧什么鬧?然后我們試下來,簡書的推送是這樣的,每天的上午大概十一二點的時候,因為推送有一個過程,很多人收到有先后。

十一二點的時候我們會發(fā)一個推送,我們希望學生上課結束或者白領上班去午餐的時候,一看簡書今天推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去看一下。晚上我們大概也差不多,晚上大概是七八點的時候會推一下。這個時候可能很多人在下班的路上,或者在吃飯,可能有更多的時間,或者躺在床上,有更多的時間去看這樣一個推送。

隨時隨地,還有一個就是我們不僅有一個首頁投稿的這樣一個專題,首頁投稿畢竟還是一個隊列。比如說剛才我說到Uber的問題,有作者寫了一個非常有爆點的文章,我需要讓它在段時間內給更多人看到,我不可能讓他再去排那個首頁投稿,因為我們目前的狀態(tài)是每天隨時有一百多條排在那里。

當然我上榜的間隔已經縮短到現在五六分鐘就有一個新的去上榜,我們的首頁流動性也在逐步加快。但是這樣的話基本上意味著,如果我現在Uber那篇文章排到首頁投稿隊列里面可能明天才能看到,這個點可能就過了。

所以我們后來做了一個新的專題,今日看點,這個是不允許用戶投稿的,只能簡書的運營人員來做來編輯。有這個專題權限的,就是我看到一篇好的文章的時候,可以馬上收到今日看點,它直接就上我們的新上榜的榜單。這樣的話很多人就可以直接看到。

甚至這樣還不夠,因為簡書,我們目前的狀態(tài)是這樣,首頁默認是熱門榜,這些熱門榜就意味著你已經達到了很多的喜歡數跟評論數,還有閱讀量。但是像Uber那篇文章我明知道它會火,但是它沒有那么多的喜歡數,短時間內還沒有喜歡數、評論數,但是你只要推它一下,它馬上會滾雪球滾起來。這樣怎么辦?

我們其實還是有一個功能,就是我們所有的編輯,其實后面有一個自己的指令,它可以輸入一下,可以直接設定這篇文章的分數,把文章的分數加上去就可以把Uber,比如《Uber被微信封殺之后的24小時內做了什么?》,把這篇文章直接頂到首頁的第一位。這個時候別人就可以輕易的看到。這是我們隨時隨地的運營。

然后我們還有一些隱藏的小功能,這個小功能我們做的有點像彩蛋,這個是簡書黑科技的二維碼。這個年代可能你們看到二維碼已經非常多了,看到二維碼已經有點害怕了。然后簡書黑科技的二維碼,大家可以掃一下,我可以告訴你你掃它可以得到一篇文章,它返回給你簡書上的一篇文章。

然后你掃完以后可以跟你旁邊的人比較一下,看你們的文章是不是一樣。甚至你掃完一次可以把它關掉,再掃第二次,你會發(fā)現文章還是不一樣。

這個就是簡書的黑科技,就是說在任何時候任何人掃這個碼,每兩次掃都不一樣,但是我只能保證它是上過簡書首頁的文章。這是我們提供的一個比較酷炫的功能。

為什么要提供這樣一個功能?

其實很多人,如果你寫博客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問題,尤其是寫文章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問題,你面臨一個長尾現象,就是說你的文章很有可能只有20%最新寫的文章才會被人看到。

比如你寫了100篇文章,在微博時代更明顯,微博的話比如我點到你的微博主頁里面,我可能只會看一屏兩屏,除非愛這個姑娘愛到發(fā)狂,你會把她的微博從頭到尾翻一遍,不然的話看完兩屏你就不會再看了。

可能他之前寫的東西非常有意義,但是你就不會再去看。那么我作為一個寫作者,我在過去一年里或者過去三年里一直在寫東西,寫了幾百篇文章。怎么樣讓我以前寫的東西也煥發(fā)出來青春?這就是簡書黑科技的功能。

如果你掃描這個二維碼,我會調出來一篇,這個簡書黑科技的二維碼我是用剛才介紹的這個首頁投稿的專題生成的,就是所有簡書上專題或者作者,個人頁面的網址,在后面加/r 就可以生成一個網址。這樣一個網址就會提取你這個專題或者你這個作者曾經發(fā)表過的一篇文章。首頁投稿這個專題因為它直接就是所有上過首頁的文章,所以這個專題,這個掃出來的文章質量是可以保證的。

有了這樣一個碼之后,因為也是由于微信的推廣,大家對二維碼的閱讀方式越來越接受,有了這樣一個二維碼,我就可以在方寸之間,把任何一個小的產品變成一個可讀的東西。

這個帶來了非常大的擴展性,我們做了一些貼紙,當然我們未來會有更多的一些合作。簡書在2016年會跟一些出版機構出一些書。很有可能大家未來在書上,在腰封上或者在封底看到所謂的簡書黑科技的二維碼。你可能不止買了一本書,你買了一個,像這個專題里面他的文章可能有幾萬篇。

為什么我們那么自信說你們兩個人掃的不一樣或者你兩次掃的不一樣,因為幾萬分之一的可能性你才會掃到同一篇。這樣就給我們這個產品提供了一個非常大的想象空間。

我們有一個作者,她是生活在上海的一個臺灣姑娘,在上海開了兩家咖啡館。我們就提供一個給她自己,所有人其實都可以生成自己的簡書黑科技的二維碼。你把這個碼發(fā)給別人,別人掃這個碼的時候就會從你在簡書上所有發(fā)過的文章里面選一篇。

其實對于這個被我稱為我們簡書自己的O2O,也是從online到offline。像我剛才介紹的在上海的臺灣姑娘,她在上海開了兩家咖啡館,她就可以把她自己的二維碼印在她咖啡館的菜單或者是印到座位上。這樣你在等位之余,在這個咖啡館消費之余,還可以看到一篇老板娘寫的文章。當然你想一直看的話,可以一直去掃她的文章。這樣就給你的一些線下的產品增大了外延。

當然,我覺得最好的未來簡書能做到,比如我們能跟一個非常大眾級別的產品合作,假如是可口可樂那就最好了,比如美國可口可樂的罐子上有一個黑科技二維碼,可口可樂請你看一篇好文章。

可能那么大的品牌,目前以簡書的體量還做不到,但是我們現在正在慢慢的跟一些別的品牌在合作,就是把任何一個,你只要給我大概一兩寸的空間,我就可以給你讀不完的好文章放在里面。只要他有智能手機,他打開掃一掃就可以掃出來這個文章。這是我們隱藏的小功能。當然我們還有別的一些隱藏的小功能,這個可以由我們的用戶自己去發(fā)現。

然后就是,這個也是我們接下來今年要大力推的一個去中心化,這個是參考百度貼吧。

我之前講的就是我們在知乎上面臨的質疑就是,為什么簡書上有那么多沒有深度的內容?其實這就是一個中心化所帶來的困擾,同樣的一個主頁給所有人,肯定會有人不滿意。那確實,可能這個人不希望看到這些雞湯,因為他年齡已經過去了,可能已經四五十歲了,不需要你再指導他的人生他的戀愛他的學習,他就想看一下,比如說毛澤東、周恩來或者看一下當時蔣介石這些故事。但是你沒有給他做到這樣一個個性化的定制。

所以我們下一步做的有點像貼吧那樣的去中心化,我們希望,比如說你喜歡帝吧那種文化,你就在帝吧里面。你喜歡紅樓夢的就在紅樓夢的專題里面,你喜歡英雄聯盟的就在英雄聯盟的專題里面。

這是我們要做的去中心化的工作,這個工作現在也在開展。這就是隨著提供的像簡書黑科技這樣的功能,我相信這樣的一個去中心化的工作會解決掉我們現在很多用戶說,雖然你的內容還可以,但是我不需要看這些內容,我希望看一些有深度的內容。其實我們面臨的也是,我們偶爾推深度內容的話,很多用戶就會留言說,這個我根本看不懂,為什么要給我看這個?很多年齡相對較輕的還是希望看一些雞湯或者可以鼓勵他人生的內容。

標簽: Google O2O swap 標準 互聯網 互聯網產品 互聯網公司 媒體 美國 排名 企業(yè) 權限 搜索 搜索引擎 推廣 網絡 網站 問題 選擇 用戶 中國互聯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別注意:本站所有轉載文章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本站所提供的圖片等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

上一篇:網站運營分析:頁面訪問來源如何統計分析

下一篇:備戰(zhàn)雙11活動:手淘首頁流量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