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iOS和Android的產品交互設計:(二)我對Android設計之理解
2019-05-14 來源:盆地觀察

關于iOS,其設計風格從iPhone出現(xiàn)后,其變化和一直是溫和的,不斷的升級中,原有的風格和形式基本都得以繼承。所以iOS中的設計,會隨著用戶的使用愈來愈熟悉,從而構建良好的感受。
關于Andorid,由于如下一些方面的原因,產品設計很凌亂:
1.缺少官方指南
這一點在《Android Design》出來后稍微好一些,從上一篇文章你也可以看到,Android的指南在之前缺失太多且凌亂不堪。
2.官方風格的頻繁變化
Android官方應用和推薦應用的設計的風格是不固定的,在不同的時期會倡導不同的設計風格,這種風格基本以一年一種風格在做變化,而每次的變化,相對都是較大的。同樣的元素在不同的時期,也有較大的變化,這些變化,讓andorid系統(tǒng)的使用者,需要不斷的進行熟悉,也讓應用的開發(fā)者變得有些無所適從。
3.發(fā)布渠道的開放性
Android的發(fā)布渠道是開放的,基本沒有審核,因此不論產品質量如何,都是可以發(fā)布出來的。
4.各種自定義的ROM
由于硬件廠商可以自定義rom,所以形成各種風格,進一步加劇了andorid設計的凌亂。
5.Android升級的困難
Android新系統(tǒng)的升級,需要廠商的配合,即使有廠商的配合,升級對于普通用戶來說,也遠遠比iOS升級要困難的多,因此通過andorid系統(tǒng)的占有率情況,更多的和用戶機器的更新?lián)Q代和廠商新出設備的內置系統(tǒng)有關。因此新系統(tǒng)中的新特性,普及速度會低于iOS,從而也會影響到設計。
關于andorid的設計,我的理解如下:
1.別直接套用iOS
Android畢竟不是iOS,比如Android中無處不在的返回鍵(先不管我很有意見的Android中左上角的向上功能),可以很大程度上代替iOS左上角的返回。
《Android Design》中也明確提出了不要用其他平臺的圖標、不要用向右的箭頭代表有下一級、不在操作欄提供返回按鈕、不是用下方標簽欄…
暫時先不說這些是否合理,當你使用的android系統(tǒng)中各種應用都是參照android design設計的,那么你碰到其他套用iOS的設計是否會有一種不熟悉的感覺? 要知道絕大部分用戶并不是從iOS過渡來的。
2.重點參照《Android Design》
在沒有《Android Design》之前,那些零星的資料、系統(tǒng)的應用、良好體驗的應用,都是值得參考的對象。
以Android 4.0作為實踐的《Android Design》,算是Android第一次系統(tǒng)的設計指導,我想后續(xù)應該還會不斷有變化,但系統(tǒng)性質的指導,對于廠商、App開發(fā)者都是一個參照性的東西,相信后續(xù)的應用,會逐步向指導靠齊,參照此指導的產品,會在用戶熟悉產品上有一定的優(yōu)勢。
這里會有兩點需要注意:
a. 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某些設計描述不詳細,或者某些場景找不到適用的UI元素或表現(xiàn)形態(tài),那么去系統(tǒng)應用中找下吧,google系在andorid 4.0下的應用對《Andorid Deisign》詮釋的還可以。
b.你可以能會發(fā)現(xiàn)某些設計并不合理,那么按照你的理解,批判性質的接受并實踐。慎用或按照你的理解使用。
3.符合Android風格,但“別讓我思考”
用android風格的UI控件,有助于用戶快速熟悉你的產品。
原則仍然不變,保持“別讓我思考”的理念。
4.不斷優(yōu)化,持續(xù)改善
面對一個不斷變化的android系統(tǒng),會碰到官方對UI控件和風格的不斷變化?梢哉J為官方也是一個第三方,這個第三方在不斷出一些新的交互形式、新的UI空間、新的建議。
跟進的速度以及接受的程度,取決于這些變化的對產品帶來的益處。如果有更好的設計,不要害怕嘗試。如果做較大的變化,一定要深思熟慮。
世界總是在前進中發(fā)展的。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別注意:本站所有轉載文章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本站所提供的圖片等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lián)系。
上一篇:線框圖的制作